2025世运会巡回赛启幕:成都东部新区迎全球健儿竞技

1942920 用药指南 2025-04-10 14 0

随着2025年世界运动会巡回赛(成都站)的启幕,成都东部新区迎来全球123名运动员及数万名观众。这场国际赛事不仅是竞技舞台,更成为公众关注运动健康、科学参与体育活动的契机。本文将从健康视角解析赛事亮点,并为不同人群提供实用指南。

一、赛事项目与健康价值的科学解析

2025世运会巡回赛启幕:成都东部新区迎全球健儿竞技

本次巡回赛涵盖潜水(蹼泳、自由潜水)、救生(泳池)、地掷球三大类运动,这些项目对参与者身体机能提出不同要求,同时也带来独特的健康益处。

1. 潜水运动:蹼泳和自由潜水对心肺功能、核心肌群力量及心理抗压能力有显著提升作用。研究表明,规律性潜水训练可增强肺泡弹性,改善氧气利用效率。但需注意,高血压、中耳炎患者及孕妇应避免参与。

2. 救生训练:泳池救生项目结合速度与应急反应,能提高肢体协调性和突发情况处理能力。赛事场馆特别设置茶歇区,为运动员提供能量补给,普通公众日常训练时可借鉴此方式,在运动后30分钟内补充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。

3. 地掷球运动:看似低强度的投掷类项目,实则通过精准控制小金属球的力度与角度,锻炼手眼协调及前庭平衡功能,特别适合中老年人作为康复训练。

二、赛事期间常见健康问题与应对策略

2025世运会巡回赛启幕:成都东部新区迎全球健儿竞技

(一)运动损伤的识别与处理

赛事现场志愿者及医疗团队已开展多次应急演练,普通观众或业余运动员可参考以下预案:

  • 肌肉拉伤:立即停止活动,采用RICE原则(休息、冰敷、加压包扎、抬高患处)。若48小时后仍肿胀,需就医排除韧带撕裂。
  • 关节扭伤:游泳馆地掷球场地使用乐山砂石铺设,其颗粒特性可能增加滑倒风险。建议穿着防滑鞋,发生踝关节扭伤时避免强行行走。
  • 突发晕厥:场馆内配备AED设备与双电源供电系统,公众需注意识别面色苍白、冷汗等先兆症状,及时呼叫医疗团队。
  • (二)特殊人群健康管理要点

    1. 慢性病患者

  • 心血管疾病患者避免在观赛时久坐,每隔1小时起身活动,监测血压变化。
  • 糖尿病患者可携带血糖仪,利用场馆茶歇区的无糖饮品调节血糖。
  • 2. 孕妇与儿童

  • 孕妇应避开人流密集区域,选择游泳馆二层观赛区(容纳800人),避免腹部挤压。
  • 儿童需在家长陪同下体验飞盘、射箭等体验项目,注意箭矢安全距离(≥5米)。
  • 三、赛事健康保障体系的创新实践

    成都东部新区以“节约办赛”理念构建多层次健康防护网,其经验值得公众日常运动借鉴:

    1. 设备共享机制:80%医疗设备采用租赁模式,如计时触控板、出发台等,降低资源浪费。普通健身者可参考此模式,选择社区共享健身器材。

    2. 低碳健康管理:通过砂石本地化采购、电缆租赁等方式减少碳排放。公众日常可通过步行观赛、使用可重复水杯等践行绿色健康理念。

    3. 数字防控网络:借鉴新区慢病管理的“AI智能随访+运动处方”模式,利用智能手环监测运动心率,设定个性化强度阈值(计算公式:最大心率=220-年龄)。

    四、心理健康的隐形赛场

    赛事高压环境对运动员及观众心理均是考验:

  • 运动员心理调适:游泳馆特别设置茶歇区咖啡饮品,咖啡因摄入需控制在200mg/天以内(约2杯意式浓缩),过量可能引发焦虑。
  • 观众情绪管理:建议提前规划观赛路线,使用“成都世运会”App查询实时人流,避免拥挤引发的应激反应。
  • 五、行动建议:让健康与赛事同行

    1. 家庭参与方案

  • 3月28-30日赛事期间,可通过直播平台观看地掷球赛事,居家模拟投掷训练(使用网球替代金属球)。
  • 参考“世运集市”模式,组织家庭运动会,设置飞盘、拔河等低风险项目。
  • 2. 健康监测清单

    | 物品 | 用途 |

    ||--|

    | 便携血压计 | 慢性病患者实时监测 |

    | 医用冷敷贴 | 急性扭伤应急处理 |

    | 防晒霜(SPF50+| 户外观赛紫外线防护 |

    3. 赛后康复计划

  • 赛后48小时内进行筋膜放松(使用泡沫轴或网球滚动肌肉群)。
  • 参考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处方,每周3次、每次30分钟的中等强度训练。
  • 这场融合竞技与健康的国际赛事,既是成都向世界展示城市活力的窗口,也为公众提供了科学运动范本。通过理性参与、智慧防护,每个人都能在赛事热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健康答案。